本期主题:以法律为见义勇为保驾护航
为什么很多人不敢见义勇为?有人说,扶起倒地老人,可能要自证清白;出手阻止暴力,可能会殃及自身……一些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件,让许多人失去勇气,这是一种对社会的信心缺乏。一旦社会道德出现滑坡,见义勇为就成为普通人眼里一种自找麻烦的行为。因此,我们弘扬见义勇为精神,不能仅仅依靠人心和道德,更需要提供让正义与信心生长的土壤。这个土壤,就是健全的法律保障。
正义有生长土壤善良才更有底气
鹏城英雄——黄翔李静霞
黄翔:让好人可以安心做好人
2012年10月17日晚上9点,一辆泥头车撞上路边的安全岛,同时撞上行人,当场造成3人死亡、数人受伤。听到撞击声的黄翔跟随奔跑的人群来到现场,看到了一片惨烈景象,她迅速拨打110,并第一时间救治伤者,避免出现二次伤害。由于现场有很多散落的石块,伤者生命垂危,黄翔不得不回到人群寻求帮助,然而她三次呼吁,最后只有一个男同事站出来伸出援手。
为什么很多人不敢站出来?为了找到答案,作为深圳市人大代表的黄翔对见义勇为者展开了走访调研,终于触及到了问题的关键。“很多老百姓都担心会给自己添麻烦,如果被讹上,还要自证清白”黄翔说,道德的高度和法律的底线这两者要平衡。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,让好人可以安心的做好人。
2013年黄翔撰写《关于修改经济特区见义勇为条例的建议》,提出由政府出台法律法规让救人者无需自证清白,这份议案成为当年深圳市人大的“一号议案”。
随着法治深圳、平安深圳建设的全面推进,在这座充满大爱的城市里,见义勇为英雄层出不穷。在十年后,一个清洁工姐姐的善举,温暖了更多的深圳人。
李静霞: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
2021年5月31日凌晨,一个年近六旬的男子,在骑电动车路过南山区朗山路时,突发心梗,摔倒昏迷在地,有路人看到后急得大声呼救。幸好这一幕被上班路过的李静霞看见。学过医的李静霞看到该男子脸色铁青,立刻判断是心脏骤停,她赶紧拿出电话拨打120,一边接听电话,一边进行抢救。在跪地抢救10多分钟后,医护人员赶来,该男子成功脱离了危险。
从黄翔到李静霞,经过近10年的光阴,有越来越多人站出来伸出援手,敢于见义勇为,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,更是法治建设的进步。
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特聘导师、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创始人章法说,我们深圳市对见义勇为的立法比较早,在1997年就颁布实施了《深圳经济特区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》,该条例第八条指出,由当地的公安机关主动去寻找符合见义勇为的主体,挖掘出很多“做好事不留名”的英雄,这是我们深圳市在见义勇为方面走在最前面的一步。建议进一步提升对见义勇为者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。
身披霞光
刺破黎明
像一抹晨曦浸染寒冬的暖阳
义胜须眉
拼命发光
自燃成火把将前路照亮
——致敬见义勇为英雄黄翔、李静霞